|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六峰叠秀【甘谷城市在线】

六峰叠秀【甘谷城市在线】

关键词:六峰叠秀,甘谷城市在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甘谷城市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gangu.ccoo.cn
  • 感谢 gang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42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姜维纪念馆)

    走进六峰,你会强烈的感到一股英雄气正朝你扑面而来,那种以山的姿势赋形,以水的形态写意,以天高地迥的语言所渲泻的烈士之气,让你无法不对这块土地深感敬佩。

    姜维墓、姜维纪念馆不知来过多少次,每次,都有一种跌入历史深井中的感觉。我不知道如今端坐神坛上的古之烈士给瞻拜者以怎样的心灵震撼,但两千多年的三国历史、蜀国历史却因他魅力四射,慷慨跌宕。

    公元228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这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以伐魏,时任魏天水郡吏的姜维,正随太守马遵外出巡视。太守闻讯,对周边人顿生疑心,连夜一人逃到上邽(今天水市)。姜维随后赶到时,竟被拒城外,返回冀县(今甘谷县)时,也不得入城,一怒之下,投奔蜀军。对这段英雄末路的故事,经小说、戏曲、民间故事的演绎和着色,在很多地方已失去了本来面目。但有一点是永远鲜活的,就是历史的机缘无意间促成了两个巨人的相遇,为一段大悲大喜,慷慨激昂的三国故事埋下了伏笔。我们无法知道一代贤相诸葛亮和来自六峰姜家庄的青年才俊晤谈时的细节,但在惜墨如金的史册中却留下了这样一段简洁而意蕴深长的描述:“亮见,大悦。”这种大悦还一再喜不自胜地表露于诸葛亮的谈话和书信当中。“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今得伯约,得一凤也。”在给留府长史张裔、参中蒋琬的信中更是说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说:“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比教军事,当遣诸宫,觐见主上。”诸葛亮对姜维的赏识跃然纸上。

    历史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照应了若干年间的同样一次相遇,诸葛亮和刘备的相遇,似乎是一种冥冥中的前定,诸葛亮遇刘备,姜维遇诸葛亮,竟都是27岁。这种相知相遇,就使姜维像诸葛亮忠诚于刘备一样忠诚于诸葛亮,不惜用生命去报答知遇之恩。九伐中原,殚精竭虑,孤师一旅撑天下三分,但没了一代贤相的蜀国,后主昏聩,宦官专权。危机四伏中,姜维丝毫没有淡忘诸葛亮临终前“继吾之志”的重托,直到为形势所迫,伪降钟去,依然蒙辱含垢,伺机东山再起,写密信于后主刘禅:“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也。”命运那神秘的手腕再次扭转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密谋被泄,看着蜂拥而来的魏将,姜维仰天长叹,“吾计不成,乃天命也!”从容拔剑,自刎殉国。

     站在姜家庄姜维衣冠冢前,秋风掠过萋萋墓草,看着象征九伐中原的九阶台阶正中阳刻大篆“远志”,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姜维归蜀后,魏国将其母扣为人质,胁迫之下,维母给儿子写信,谎称染病,需中药“当归”治病,意在催促姜维回归。姜维深知老母苦心,百感交集之余,寄回一味中药“远志”,并修书一封表明心志:“良田百顷,不在一母;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我很难深刻地体会姜维当时在忠孝二难选择面前矛盾而痛苦的心情,但几十年后的一幕,实在让人心如刀绞。

    姜维伪降钟会后,钟会见强敌来降,压抑不住内心的狂喜,傲慢地嘲讽姜维:“来何迟也?”

    姜维悲愤不已,“今日来此,为速矣!”

    历史的残酷无情就在于造就了一个烈士的同时,还给他以孤臣的命运。在大厦将倾面前,姜维以自己感天动地的忠勇披肝沥胆,但这,终难遏止历史悲剧的车轮。作为烈士,作为孤臣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可奈何,忠鉴日月,义薄云天。清邑令蒋薰在《姜伯约祠堂记》中写道:“夫深知天下事不可为而为之者,孔明是也;深知国事不可为而为之者,姜伯约是也。”是肃然起敬,还是握腕而叹,天也,命也,时也,运也。

姜维墓在四面椒香中沉思,而将军岭,那道逼真至极的山梁,俨然一幅将军仰卧图,在惊叹于历史的悲壮时,又不能不使人对这种造化的神奇感到惊心动魄。

    命运是什么?比起姜维,他的同乡,官至清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巩建丰要幸运得多。这位六岁能文,七风能诗的小神童,这位乡试屡试不第的大学者,要不是适逢康熙大帝六十大寿,特设“万岁恩科”取士,年届四十的他很可能在开馆讲学中终老一生,让学生去实现自己的未竟理想。但历史,一次“万岁恩科”,却使巩建丰的命运从山重水复中,直抵柳暗花明之境。西安乡试中举,旋赴北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两试皆捷,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庶吉士,稍许授翰林院检讨,充国史馆纂修官。

    是大器晚成,水到渠成,还是老天有眼,苍天不负苦心人,反正,仅仅几年间,巩建丰就从一个私家书馆小教员一跃而成为朝廷大员,将一个硕儒的风范和循吏的人格展示于朝野之间。公元1723年,雍正帝继位,巩建丰授任为日讲起居注官,成为雍正帝的近臣和心腹之臣。雍正帝曾对其身边大臣说:“巩某持重老成,尔等讲官皆当效法。”不久升授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三年后,巩建丰被授任为云南省提督学政,巩到任后,谢绝请托,主试查访,亲自草拟《滇南课士条约》,兴学取士,移风易俗,“辙迹所至,人皆争乐道之。”三年任满后,升为朝议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殿试读卷官。巩建丰从云南离任归京时,云南学子护送六百里外,在金沙江悬崖峭壁上镌刻“巩太宗师”四个大字以颂其德。这是一种怎样的褒扬啊,巩建丰,从六峰这块灵山秀水中走出来的巩建丰,许许多多见于史册和民间代代相传的故事,无不对他充满由衷地赞许。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年近华甲的巩建丰激流勇退,奏请归田事亲,洒泪陈情再三,始得恩准。辞官归里后,以教学著书为务,灌园吟诗为乐,著《伏羌县志》十二卷、《朱圉山人集》十二卷。巩建丰在县城文庙建东西二坊,教授生徒数百人,又常去秦州书院讲学,远近学者如影随形,被奉为“关西师表”。

    从手握权柄的“尊师”,到俨然农夫的“师表”,巩建丰用自己的政德、文风、人格,将源于六峰的人文品格升华为大清朝野效法的榜样。清大学士、军机大臣鄂尔泰在《寿巩学士七十》诗中道:“入朝每冀共丝纶,阁下履声远去秦。紫气想浮函谷日,青山不老华逢春。采芝何处获云侣,补衮宁忘作旧臣。西望藤萝烟雨隔,同舟渴念济川人。”

    如果说姜维集中体现了惊天动地的义勇的话,巩建丰集中体现的则是鞠躬尽瘁的忠信。义勇忠信又集中体现了整个六峰乡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特征。这块背山临河的钟灵毓秀之地,山坡平缓,川原宽敞,那种将一切毫不保留地展示于光天化日之下的磊落,以人格形式展示出这块沃土的迷人魅力。地方聚千百年精气涵养出几个人物,而这几个人物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体现出的精神品格,又使这些地方得以千百年的引以为荣,千百年的文彩炳焕,这便是文化的力量。

    古冀县址究竟在甘谷哪一块地方,至今还是个悬案,在风雨剥蚀中早已老去的黄羊堡我们已经无法听懂它的语言,“黄羊堡的拉力人”隐含了多少远古的信息我们也是无法知晓,就连觉皇寺那棵高大的唐槐也只能孤独地在地上投映下枝叶交柯的影子,像占筮的裂龟,可又有谁能够解得。《觉皇寺重修殿宇碑记》载:“其寺原为兴国寺,始建于宋,所载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十八子朱梗为岷王,梗往岷为王,所经古冀而至圣息,遂易名为觉皇寺。”寺内有参天古槐一棵,相传唐王李世民巡视西域,途经冀城,曾在此歇息一夜,并手植此槐。古槐枝繁叶茂,树干需五人环抱。上有分枝六条,苍劲虬曲,犹如六条腾空而起的巨龙,搏风击云,气势恢宏。

    深入六峰,总有一种英雄气,一种浩然之气朝人扑面而来,而那种氤氲的文化氛围,又常使人有一种误入灵山的感觉。从六峰学校琅琅的读书声中,从姜维墓前、纪念馆广场上习武的少年红扑扑的脸庞和英武的目光里,你会找到你苦苦寻觅的东西,那种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正以一种强劲的力量涌动着,就像鼍峰旭日,那种霞光万顷的壮烈和壮美,不正是六峰昨天、今天、明天文化荣光的写照吗?(责任编辑:张伟宏)

(牛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