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甘谷县礼辛镇

甘谷县礼辛镇

关键词:礼辛镇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甘谷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gangu。ccoo.cn
  • 感谢 weiwei1994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01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礼辛镇

礼辛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西北,是甘肃省十大古镇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

该镇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果树种植业。

中文名称礼辛乡

行政区类别: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下辖地区:上街村、下街村

政府驻地:下街村

面 积:105平方公里

人 口:2.2万人

气候条件: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礼辛镇遗址


1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礼辛乡位于甘谷县西部边陲,东经:104°59′-105°08′。北纬:34°51′-34°58′。西北与通渭县常河、青堡乡毗邻;南与武山县咀头乡接壤;东南与本县大石、谢家湾乡相邻。


六盘山脉从西延伸入境,属黄土梁峁沟壑地区距县城40公里,与武山、通渭县相邻,

礼辛以其土瘠民勤,淳朴好礼而得名。

地貌资源

地处河谷地带,清浮河从境内流出,平均海拔1560米。安礼公路穿境而过。景点有显爷山、石庙咀风景名胜区等。

全乡土壤有绵土、红土、淀土、潮土、鸡粪土、盐碱土六类。从全乡土壤养分来看,有机质相当于全国土壤养分的5级,含氮为4级,速效养分含量情况:氮缺、磷极缺、钾正常。总体来说土壤肥力差,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全乡耕地面积58091亩,人均耕地面积2.9亩,其中:林地面积40962亩,园地面积7342亩,牧草地26510。

安礼公路穿境而过,境内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作物两年三熟,群众有种植果树和蔬菜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礼辛镇所管辖的村礼辛镇西北与通渭县常河、青堡乡毗邻;南与武山县咀头乡接壤;东南与本县大石、谢家湾乡相邻。

气候雨水

全乡年平均气温7.0-8.3℃,活动积温312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0.7℃;最冷一月,平均气温零下4℃,无霜期1,。清溪河由西向东穿越全境,将其分为川台、南山、北山三部分。地势西北偏高,东南稍低,海拔最低1684米,最高2041米。相对高差357米。57-146天,历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900-2100小时,每日照百分率48%,太阳总辐射量为114千卡/cm2年。由于礼辛接近甘肃中部的干旱地区,受其影响,年降雨量较少。川台区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年;北山区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年;南山区年平均降水量500-610mm/年。其中7、8、9三个月降水量为250-3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满足不了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形成了冬干、春旱、夏秋多雷雨的降雨特征。气候干燥、温差较大,雨量较少,属干旱山区。

河流水利

清溪河是境内主要河流,由西向东贯穿全境。发源于通渭县榜罗乡涧滩及陇西县岘儿湾一带,经通渭县毛家店流入礼辛境内。途经大石至安远汇入散渡河。全长46公里。上游建有林寺峡水库。是礼辛乡的主要水源,年平均径流量为383.81万m3。该乡地下水含量丰富,水质较优,适合灌溉及水产养殖。


2沿革

简史

明洪武十四年(1381)设礼辛里,礼辛成为与和城镇、永宁镇并列的县内三大集镇之一。

礼辛以其土瘠民勤、淳朴好礼而得名。

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即为礼辛镇,作为全县最早的集镇之一,

处于甘谷、通渭、武山三县交汇处的礼辛文化,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王朝破败……

1958年为礼辛公社,1983年改乡。

革命史料

1935年,一支北上抗日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于9月26日凌晨,在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率领下,经安远到达礼辛。

一年后的同日同时,1936年9月26日凌晨,由军长王树声、政委詹才芳率领的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一路激战后,由安远、王川到达礼辛镇。10月5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及直属部队到达礼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在陈庄一带视察讲话,组织红军发动群众,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做准备。10月11日,由军团长陈伯钧、政委王震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右纵队到达礼辛陈庄一带;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军团左纵队经磐安到达礼辛。礼辛成为中国红色政权一再光顾的地方,50多名红军战士血洒冯山梁。红军走了,留下了精神,革命转入低潮,火种却在暗夜中点燃。礼辛注定要用暗夜里的依稀火星点燃共和国一个灿烂的艳阳天,让历史一次又一次为礼辛的热血男儿凯歌壮行。是火种总有燎原的时候。

1948年元月,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陈世昌、陈益清、陈保豆参与组织的安远反霸斗争,即安远事变,在将礼辛男儿的忠勇写成火光中的文字时,石庄沟罪恶的枪声中耸立起一个英雄的雕像,仆倒的是肉体,永生的是灵魂。

在礼辛,抚摸着礼辛镇古朴的堡墙,我常想,礼辛文化,淤积了太多英雄的鲜血,在这块充满革命英雄主义豪情的土地上,文化以她独特的魅力见证和诠释源和流的关系。当文化被赋予英雄主义色彩时,这种文化所独具的魅力将冲决时空的阻挠,成为一种精神,就像清溪河水,深长而执着。彩陶成为文化的风景,英雄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代地传着。


3区划人口

1996年,面积120平方千米,1996年,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下街、上街、陈家庄、侯家寨子、高家湾、倪家山、魏家窑、石岘子、冯山、水泉湾、贾家山、柏林寺、董家岘、徐家坡、尉家坪、上马坡、董渠、杨家湾、李家门、陈家河沟20个行政村, 106个村民小组,4016户21548人,礼辛镇共有15个村。分别包括:尉家坪村、陈庄村、董岘村(徐家坡、朱家庄)、柏林市村、贾山村、冯山村、贾家湾、高家湾、刘家湾、神泉玩(马坡)、彭家山、魏家窑、水泉湾、张家窑、常家湾。

行政村,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5109户22022人(2008年末)。辖20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下街村,距县城40千米。


4经济状况

粮食作物

主要有如下一些品种:小麦、水稻、油麦、扁豆、玉米、高粱、土豆、黄豆、蚕豆、谷、粟、和荞麦等。六七十年代引进了许多优良籽种,如小麦中的成农4号、天选15号、35号等;玉米有:中单2号、金黄后;高粱有牛心红;土豆有:小白花、东北长薯等。

畜牧养殖

礼辛的养殖业曾一度繁荣,五六十年代就已开展人工培育、引进、杂交优良品种。

家畜养殖主要有马、牛、驴、骡、猪等,羊、兔、也有少量饲养,50年代引进了河曲马、蒙古马、山丹马、秦川牛、关中驴、蒙古黑头羊和新疆细毛养等良种;

家禽养殖主要以鸡为主,曾引进来杭、浦东、狼山、澳洲黑等优良鸡种,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由于特殊的环境地理位置礼辛的

油料作物有:胡麻、油菜等。果树种植目前是礼辛主要的经济收入,近几年一直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果木有:桃、苹果、梨、杏、其中产于南山的黑梨以其肉厚、多汁、皮薄而深受人们的赞誉,成为礼辛当地的一个招牌果品,年年畅销兰州、天水、县城等地。

药材礼辛境内药材资源丰富,主要的药材品种有:党参、杏仁、桑皮、桃仁、丹皮、花椒、赤芍、黄芩、黄芪、红花、麦芽、生地、枸杞、知母、丹参、苍耳子、冬花、柴胡、五加皮等。其中以党参、花椒为代表畅销全国,每年都有大批量的药材销往全国各地。

野生资源

礼辛全境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当中,中小型较多,常见的有:野兔、崖濑、松鼠、田鼠等。体型较大的有狼、狐狸等,数量正在急剧减少。野生飞禽候鸟类有:家燕、杜鹃、野鸭、大雁;留鸟类有:野鸽、啄木鸟、喜鹊、麻雀、鹰、乌鸦、斑鸠、猫头鹰、野鸡、画眉、百灵、鹞等。鱼类有:小鱼(俗称土鱼)、草鱼、鲫鱼、青鱼等,两栖类有:青蛙、雨蛙、蟾蜍等。陆栖爬行类有:蜥蜴、壁虎、青蛇等。


5古迹遗址

礼辛镇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礼辛乡礼辛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类型,东起双庙沟,西至萝卜沟,北起礼辛镇,南至太平山下二台地。

境内有古文化遗址——礼辛镇遗址一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礼辛镇遗址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炎黄儿女的摇篮之一,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街堡

下街东:有紫气门。下街西:有乾元门。上街西:有市西蕃门。上街北:有西翰垣门。上堡:位于上街,名曰:西翰堡,始建无可考。清同治年间约1868年维修。中堡:位于中街,名曰:履中堡,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当地举人,时任四川棉州知州的贾文召所建府邸,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000mm2。建筑恢弘奢华。其建筑也严格按中轴线布局,讲究左右对称。中轴线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门楼、仪门、一进院(过厅院)、二进院(正厅院)、三进院(凉亭院)、望河楼、花厅、祠堂等。由当时的四川木匠修造,建筑精美,十分华丽,解放后陆续拆除,现只剩过厅院。下堡:位于下街,名曰:万全堡,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约1662年,为李氏祖李石铃所主持修建。牌坊:位于中街,建于清嘉庆年间。时任绵州知州的贾文召申报朝廷,以饬令嘉奖李氏节烈之妇,为嘉庆帝亲笔手书“圣旨”两字。每逢端午节在此搭台演戏,并有扇鼓巫师纪事,(当时由当地德高望重的管家沟管师纪事)为当时甘谷境内唯一一座木构件牌坊,大跃进时期拆除。菩萨楼:位于上街,上悬“紫竹宫”匾额。楼为两层,高大壮观,每年二月十九日为庙会。现已在原址重修。龙王庙:位于上街,上堡大门旁边。已拆除。现状:上堡、下堡已基本破坏,中堡被用作粮站很久,现粮站被撤,中堡在小城镇建设中命运难料!由于民间文化的兴起,几年来开始重新修建几大庙,典型的形成了上中下三街自建的格局。街堡原址位于礼辛老爷山,始建于元代,康熙57年大地震,老爷山滑坡,北极宫被毁。传说寺中有一铁钟滚于下街寺梁(后北极宫所在地),清雍正年间重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时任县长张孝友将其划归礼辛国民小学所有。 其建筑严格按中轴线布局,讲究左右对称。门楼,门楼前有一戏楼,木架结构,可朝东朝西开,每年三月三在此举行盛会;一进院:僧房、家神庙,东厢(龙王庙);二进院(正院):东厢(天、地、水三官庙庙),西厢(鲁班殿、花儿娘娘殿)正殿(无量祖师殿),匾额高悬、琳琅满目;三进院:东厢(吕洞宾祠)西厢(华佗祠)正殿(天爷殿)。整个建筑布局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其中天爷殿为砖木结构,四披头的“八卦”悬山顶式,四角檐有风铃悬挂,吸收了南方建筑的艺术风格,加上佛教艺术所需的艺术造型,蔚为壮观!

财神庙

位于下街,始建无可考。1956年拆除。双庙川泰山庙:位于下街,始建无可考。1956年拆除。

文昌宫

位于中街,始建无可考。清同治年间回民叛乱被焚毁,后又重建,但规模大不如以前,1959拆除。现又在原址重修文昌宫,为两层混凝土木混合建筑。上街戏楼:为一层木架楼,每逢诸神圣诞或者有重大喜事,打开两面朝上下街演戏。始建无可考。1958年拆除下街戏楼:始建无可考。1958年拆除。

姑嫂寺

位于候家寨子,始建无可考。明永乐年间重建,规模宏大。后改名为举天寺。1965年大跃进时期拆除。魁星阁、北极宫:位于下街,始建无可考。1952年拆除。;

当铺

位于礼辛镇中街,传说为安远王家所建。构件复杂,为两层木质楼房,前后两面明窗,十分壮观,后卖于陈少溪所有,民国时又为礼辛镇公所驻地。解放后为礼辛区、乡、社政府驻地,1986年拆除。

评说楹联

礼辛街有凝瑞门,有雒济民、李正德先生对联两副:“礼让是远古遗风,溯源究底,五千年漫长历史,纵彩陶石斧不言,谁能抹煞;辛勤为斯邑本色,播雨犁云,卅七载大好时光,即舜日尧天何敌,人尽讴歌。”

“广袤一条街,想开了,天也空,地也阔,风月天边堪共赏;上下五千年,铭记着,失亦得,穷亦通,青史有卷任评说。”

在甘谷北山乡镇中,礼辛乡真有点历史的岁月沧桑了。彩陶石斧暂且不论,一镢头下去挖出一部五千年历史更是后话。


6古代器物

陶器

见有制作粗糙的灰陶、精美的彩陶器,以及红陶、黑陶、夹砂陶。制法以泥条盘筑法为住和轮制,上面用泥条堆加出各种浮雕纹,如绳纹、划纹、编织纹、弦纹、指甲纹等,也有素面的。彩陶:用泥质红黄色衣上施绘出黑、棕、红的单彩或双彩,绘纹多有草叶纹、鸟纹、网状纹、蛙纹、人面纹、弧线纹、方格圆点等纹组成,最多见的是条盘堆划纹和鸟纹彩画纹。陶器的器物有;碗、杯、盆、壶、瓮、大口缸、锅等;造型有尖底瓶,折缘盆,鼎、鬲、单耳罐、双耳罐、长颈壶、三乳型壶、人面饰彩壶、四爪壶等。上述实物多见于1989年10月镇南庄出土的大小50余件(现存甘谷县文化馆)及遗址中散布出土的陶片等。

白灰地面

白灰厚0.5厘米,质硬如100号水泥,每处地面的白灰层有三四层重叠,大约3*3米见方,正中有凹形火坑,内有灰层及热碎骨片存在。

骨器分析

根据养殖骨器分析,家畜主要有鹿、狗、鸡、猪。其它农作物,见有谷、荞麦等。

这也充分证实,礼辛在远古或者古代是一块富庶、美丽,发达的地区。岁月飞逝,历史悠悠。我们作为这块地域上生存的子民,有权利,有义务爱护他,宣扬他,弘扬民族主旋律,爱我中华,爱我故乡,把礼辛的文化和精神发扬光大。脚踏深厚的历史文化,但又不拘泥于历史,更应具备奔向明天,走向未来的意识,不愧于“礼辛镇遗址”,不愧于时代。


7民俗文化

仰韶文化。这里是最早的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在清代以前,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之一,其地理位置——位于甘谷、通渭、武山三县交界处,导致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性格。在时尚文化盛行的当下,无论文化层次如何,依然保持着院落门定格题字的风俗如:安居乐业、清平乐、勤俭居等等,保持了客厅门顶题字XX堂的风俗,如弘德堂等,保持了客厅门正对墙壁挂中堂字画的风俗等,每户基本上都有书法字画上墙挂着,这种文化使得当地孩童从小都要习几下毛笔字。

作为渭河文明、黄河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清溪河文化在初露冰山一角时就充分体现了深厚和丰富的意蕴。

特征分析

处于甘谷、通渭、武山三县交汇处的礼辛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征。礼辛商贸活动发达,操着各种方言的商贾们在商业交流中,同时也交流着一种文化。处于多种文化交汇地带的古镇礼辛,像一座沉淀池,让所有优秀文化在礼辛乡沉淀后,再杂以礼辛色彩。当商业活动为文化交流搭起一座平台时,这种在文化的翅膀上跃动的商业文化,一开始就表现为高屋建瓴的大度和大气。同样是诗意般的清溪河,如果说在大石深厚的黄土中游龙般无声蜿蜒的话,在礼辛,则一改隐秘与凝重,在蓝天白云的护卫下显得如此爽朗和透明,在礼辛,荡去岁月的积重与沉疴,你才会明白为何会在溪前冠一“清”字。河在流动中污染、扭曲,越来越失其本色,但在源头,在上游,还在顽强地葆有那种山间精华的本真。河床宽广,河滩畅亮,河谷平原飘带似柔柔绵绵地漫开去,掬一把泥土,稍一用劲,指缝间似乎要滴出油来。在这样一个木锨立上三分钟就会成大树的地方,包菜的硕大突破了它的常量,油菜花的芬芳连月亮也在云缝里羞愧难当,而红梨,清溪河谷的红梨该是怎样一种天精地华,纵在厚厚的冰壳里也掩不住火样的激情。


宋槐

礼辛有宋槐22株,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平均高约30余米,直径平均约2米,1975年时任甘谷县县委书记的李光中、县长徐永安指示悉数砍伐,木料搬运至县城修建甘谷饭店(现已拆除)。现仅存一株。(附:笔者认为此些槐树应为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所植,他们在到达新的定居地后栽种槐树借此寄托对故乡的相思之情)。

红梨

是礼辛的特产,是清溪河的奉献,更是礼辛古老文化的写真,纯洁透明,热情似火,任怎样的严寒也难遮掩千古弥新的风韵。

感叹

到礼辛,让人有一种跌入文化陷阱的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被五千年前的陶片绊倒,犁铧尖上听得一声脆响时,不用怎么猜想,绝对是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向现代文明的钢铁叫板,那镢头不需抡得太圆,不需挖得太深,随便下去都会挖出一个五千年来。

地下文物相当丰富,器型精美,主要有弧形网纹红陶罐、几何形方纹红陶罐、彩陶罐、彩陶盆等。

而汉墓,尽管为数很多,不时有铜鼎、礼器,甚至两千年前的原酒出土,但在礼辛,已是普通得几乎不屑一顾了。

漫步礼辛古镇,徜徉在清溪河宽敞的河滩上,清溪河在自由漫流中形成的一个个神秘的河线、水湾,仿佛是一个个符咒,一个个难解的谜团,真不知道这些横陈在天地之间的奇景在暗示或昭示着什么。

在大自然山水相谐的语言中,我们能够读懂的实在不多,当历史睡眼惺松地注视着我们时,任是怎样的机灵也无法潜渡岁月的长河。

文化只是投射在水面上的云影,注定要在流动中定格,在定格中流动,仅将呓语般的音符撒落长河,间或溅起的几朵浪花能成为破译的密码吗?清溪河如语如絮的清风撩拨着我零乱的头发,思绪穿过历史的云烟在彩陶的旋轮上伸展。

我不知道五千多年前的礼辛山水是否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如何依凭原始的劳动工具,在荆棘丛生,豺虎横行的荒原上趟出一条文化的灿烂长河,更不知道是怎样一种神思让这些普通的黄土有了人的体温,人的情感;那多变而不失质朴与拙朴的色彩,那繁复而华贵的纹饰,是怎样酣畅淋漓地倾诉着先民对于美的憧憬,更不知道那一个个无名而连城的彩陶作品出自哪一位工艺美术大师会说话的手指。一切都这么无声无息。美在枕着黄土,盖着黄土沉睡了几千年、几万年之后,当第一缕阳光亲吻你婴儿般娇嫩的肌肤,又像顽童一样在你身上撞来撞去时,文化又是怎样成为清溪河水的碧波,为艺术的永生翻波涌浪。现在,那些精美绝伦的彩陶罐、彩陶盆就安详地栖息在博物馆精美的柜架上,连同时光一起定格成五千年的不朽。

当一双双惊奇而惊讶的眼光擦拭着你的身体时,礼辛镇,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让你获得了文化的涅槃和永生。

前年读著名作家陈继明先生的文化地理大作《陈庄的土与火》,为一种文化的深厚和深长所震撼。如果说陈庄只是冰山一角的话,仅就这一角所体现和诠译的文化意义就足以让礼辛为之骄傲与自豪了。实际上,当礼辛镇遗址以文化符号的意义波澜不惊地永恒时,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趟过彩陶翻起的波澜走入我们的视野,走向另一种文化品格和人文品格的永恒。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王朝破败的大厦已能听到行将崩塌的断裂之声,中华民族在灾难深重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甲午战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十八省在京举人一千三百多人联名上书,请求皇帝“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在上书文上签名的九位伏羌举人中,有一位就是从礼辛镇走来的陈协华。这位先后任中卫县教谕,陕西咸阳、山阳等县知县的礼辛镇举人,除了以卓著的政绩,优美的诗文给后人留下一段绵长的回忆外,更以这国难当头的慷慨之举,展示了甘谷文人的铮铮铁骨。当历史给这块土地赐予了太多的恩宠时,也就给这块土地上优秀的子民更多的责任,礼辛,注定要在这种历史的恩宠和责任之间大书特书几笔,发出她的不同凡响来。

礼辛镇,以旷世的达观,“铭记着,失亦得,穷亦通,青史有卷任评说。”礼辛镇-------甘肃省十大古镇之一“礼让是远古遗风,穷源溯低,五千年漫长历史,纵彩陶石斧不言,谁能抹煞”“辛勤为斯邑本色,播雨犁云,卅七载大好时光,既舜日尧天何敌,人尽讴歌”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