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勤礼之乡

勤礼之乡

关键词:勤礼之乡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甘谷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gangu.ccoo.cn
  • 感谢 tianma1991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3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牛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大石而西,沿清溪河上溯十里,就到了礼辛乡。

礼辛街有凝瑞门,有雒济民、李正德先生对联两副:“礼让是远古遗风,溯源究底,五千年漫长历史,纵彩陶石斧不言,谁能否定;辛勤为斯邑本色,播雨犁云,四十载大好时光,即舜日尧天何比,人尽讴歌。”“广袤一条街,想开了,天也空,地也阔,风月天边堪共赏;上下五千年,铭记着,失亦得,穷亦通,青史有卷任评说。”在甘谷北山乡镇中,礼辛乡真有点历史的岁月沧桑了。彩陶石斧暂且不论,一镢头下去挖出一部五千年历史更是后话。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设礼辛里,礼辛成为和城镇、永宁镇并列的县内三大集镇之一。礼辛以其土瘠民勤、淳朴好礼而得名。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即为礼辛镇,作为全县最早的集镇之一,处于甘谷、通渭、武山三县交汇处的礼辛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征。礼辛商贸活动发达,操着各种方言的商贾们在商业交流中,同时也交流着一种文化。处于多种文化交汇地带的古镇礼辛,像一座沉淀池,让所有优秀文化在礼辛乡沉淀后,再杂以礼辛色彩。当商业活动为文化交流搭起一座平台时,这种在文化的翅膀上跃动的商业文化,一开始就表现为高屋建瓴的大度和大气。

同样是诗意般的清溪河,如果说在大石深厚的黄土中游龙般无声蜿蜒的话,在礼辛,则一改隐秘与凝重,在蓝天白云的护卫下显得如此爽朗和透明,在礼辛,荡去岁月的积重与沉疴,你才会明白为何会在溪前冠一“清”字。河在流动中污染、扭曲,越来越失其本色,但在源头,在上游,还在顽强地葆有那种山间精华的本真。河床宽广,河滩畅亮,河谷平原飘带似柔柔绵绵地漫开去,掬一把泥土,稍一用劲,指缝间似乎要滴出油来。在这样一个木锨立上三分钟就会成大树的地方,包菜的硕大突破了它的常量,油菜花的芬芳连月亮也在云缝里羞愧难当,而红梨,清溪河谷的红梨该是怎样一种天精地华,纵在厚厚的冰壳里也掩不住火样的激情。红梨是礼辛的特产,是清溪河的奉献,更是礼辛古老文化的写真,纯洁透明,热情似火,任怎样的严寒也难遮掩千古弥新的风韵。

到礼辛,让人有一种跌入文化陷阱的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被五千年前的陶片绊倒,犁铧尖上听得一声脆响时,不用怎么猜想,绝对是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向现代文明的钢铁叫板,那镢头不需抡得太圆,不需挖得太深,随便下去都会挖出一个五千年来。作为渭河文明、黄河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清溪河文化在初露冰山一角时就充分体现了深厚和丰富的意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礼辛镇遗址,位于礼辛乡礼辛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类型,东起双庙沟,西至萝卜沟,北起礼辛镇,南至太平山下二台地。地下文物相当丰富,器型精美,主要有弧形网纹红陶罐、几何形方纹红陶罐、彩陶罐、彩陶盆等。而汉墓,尽管为数很多,不时有铜鼎、礼器,甚至两千年前的原酒出土,但在礼辛,已是普通得几乎不屑一顾了。

漫步礼辛古镇,徜徉在清溪河宽敞的河滩上,清溪河在自由漫流中形成的一个个神秘的河线、水湾,仿佛是一个个符咒,一个个难解的谜团,真不知道这些横陈在天地之间的奇景在暗示或昭示着什么。在大自然山水相谐的语言中,我们能够读懂的实在不多,当历史睡眼惺松地注视着我们时,任是怎样的机灵也无法潜渡岁月的长河。文化只是投射在水面上的云影,注定要在流动中定格,在定格中流动,仅将呓语般的音符撒落长河,间或溅起的几朵浪花能成为破译的密码吗?清溪河如语如絮的清风撩拨着我零乱的头发,思绪穿过历史的云烟在彩陶的旋轮上伸展。我不知道五千多年前的礼辛山水是否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如何依凭原始的劳动工具,在荆棘丛生,豺虎横行的荒原上趟出一条文化的灿烂长河,更不知道是怎样一种神思让这些普通的黄土有了人的体温,人的情感;那多变而不失质朴与拙朴的色彩,那繁复而华贵的纹饰,是怎样酣畅淋漓地倾诉着先民对于美的憧憬,更不知道那一个个无名而连城的彩陶作品出自哪一位工艺美术大师会说话的手指。一切都这么无声无息。美在枕着黄土,盖着黄土沉睡了几千年、几万年之后,当第一缕阳光亲吻你婴儿般娇嫩的肌肤,又像顽童一样在你身上撞来撞去时,文化又是怎样成为清溪河水的碧波,为艺术的永生翻波涌浪。现在,那些精美绝伦的彩陶罐、彩陶盆就安详地栖息在博物馆精美的柜架上,连同时光一起定格成五千年的不朽。当一双双惊奇而惊讶的眼光擦拭着你的身体时,礼辛镇,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让你获得了文化的涅槃和永生。

前年读著名作家陈继明先生的文化地理大作《陈庄的火与土》,为一种文化的深厚和深长所震撼。如果说陈庄只是冰山一角的话,仅就这一角所体现和诠译的文化意义就足以让礼辛为之骄傲与自豪了。实际上,当礼辛镇遗址以文化符号的意义波澜不惊地永恒时,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趟过彩陶翻起的波澜走入我们的视野,走向另一种文化品格和人文品格的永恒。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王朝破败的大厦已能听到行将崩塌的断裂之声,中华民族在灾难深重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甲午战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十八省在京举人一千三百多人联名上书,请求皇帝“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在上书文上签名的九位伏羌举人中,有一位就是从礼辛镇走来的陈协华。这位先后任中卫县教谕,陕西咸阳、山阳等县知县的礼辛镇举人,除了以卓著的政绩,优美的诗文给后人留下一段绵长的回忆外,更以这国难当头的慷慨之举,展示了甘谷文人的铮铮铁骨。当历史给这块土地赐予了太多的恩宠时,也就给这块土地上优秀的子民更多的责任,礼辛,注定要在这种历史的恩宠和责任之间大书特书几笔,发出她的不同凡响来。

1935年,一支北上抗日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于9月26日凌晨,在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率领下,经安远到达礼辛。一年后的同日同时,1936年9月26日凌晨,由军长王树声、政委詹才芳率领的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一路激战后,由安远、王川到达礼辛镇。10月5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及直属部队到达礼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在陈庄一带视察讲话,组织红军发动群众,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做准备。10月11日,由军团长陈伯钧、政委王震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右纵队到达礼辛陈庄一带;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军团左纵队经磐安到达礼辛。礼辛成为中国红色政权一再光顾的地方,50多名红军战士血洒冯山梁。红军走了,留下了精神,革命转入低潮,火种却在暗夜中点燃。礼辛注定要用暗夜里的依稀火星点燃共和国一个灿烂的艳阳天,让历史一次又一次为礼辛的热血男儿凯歌壮行。

是火种总有燎原的时候。1948年元月,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陈世昌、陈益清、陈保豆参与组织的安远反霸斗争,即安远事变,在将礼辛男儿的忠勇写成火光中的文字时,石庄沟罪恶的枪声中耸立起一个英雄的雕像,仆倒的是肉体,永生的是灵魂。在礼辛,抚摸着礼辛镇古朴的堡墙,我常想,礼辛文化,淤积了太多英雄的鲜血,在这块充满革命英雄主义豪情的土地上,文化以她独特的魅力见证和诠释源和流的关系。当文化被赋予英雄主义色彩时,这种文化所独具的魅力将冲决时空的阻挠,成为一种精神,就像清溪河水,深长而执着。

彩陶成为文化的风景,英雄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代地传着。礼辛镇,以旷世的达观,“铭记着,失亦得,穷亦通,青史有卷任评说。”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